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14年财政收支情况表明:地方政府性基金收益约4.99万亿元。其中,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为4.26万亿元,同比增加1340亿元,快速增长3.2%。
在去年楼市整体萧条的情况下,地方政府卖地收益再创新高。去年以来,我国楼市转入调整周期,不仅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与交易量双双下跌,就连一线城市的房价也首次经常出现环比暴跌。为此,很多城市通过中止出租汽车、限贷以及补贴购房等措施来挽回楼市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去年一些月份的土地交易宗数与土地出让金总额也大幅度上升。但是,全年土地出让金收益非但没上升,反而再创新高。人们可能会不解读,去年我国楼市萧条,为何土地还不会大买?从土地供应末端来看,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,中央对地方举借债务的容许更为严苛,部分地方政府不能在土地出让收益上想要办法。多重因素变换后的结果,就是造成部分地方政府依然倚赖土地财政,千方百计地去卖地,以此造就土地出让金收益快速增长。
数据表明,去年地方卖地收益占到比超过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。从土地市场需求末端来看,虽然去年楼市整体萧条,但从下半年开始,在放开出租汽车、限贷以及降息等多重因素性刺激下,楼市经常出现转好迹象,开发商的销售回款、银行贷款等也都适当有所增加,不仅有了拿地的本钱,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也有所转变,由此带给的是拿地热情的渐渐加剧。特别是在是一线城市,土地市场加剧显著,北京、上海等地陆续经常出现地王。
此外,去年8月开始的土地出让金审核,倒逼土地出让环节规范操作者,并促成土地出让金贴现尽收。过去多年来,很多地方政府违规、变相免除土地出让金、用地单位欠薪土地出让金等问题屡次经常出现,审核力度的增大,有效地防止了土地出让金的萎缩。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减慢的情况下,地方政府卖地的动力不会更加强劲,但考虑到楼市库存低企,再行再加不确认的市场风险,依赖土地出让金减少财政收入的方式并无法持久。
如果之后倚赖卖地,将给未来的发展带给许多不确定性,地方政府回应必需要有充足的提防。地方政府不应早日走进土地财政依赖症,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意驱动去扩展新的财政收入来源。
本文来源:5188开元棋-lokalnahrvatska.com